目录
理论前沿
“双元制”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分类分层评价研究刘星余;1-8
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现实动力研究赵祎甜;9-11
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基础探讨李中泽;12-14
《共产党宣言》七篇序言的坚持与“与时俱进”李珂;普布卓玛;15-17
关于三篇德文版序言的比较研究——基于《共产党宣言》文本解读李灵;王庭霞;18-20
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化路径王建峰;赵志宏;郑小颖;21-24
思政研究
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案例中的思政元素设计——以“红帆逐春”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为例颜毓;张振道;滕敏;25-28
坚持党建引领 落实育人为本侯树立;29-31
基于学习成果导向的《茶艺与茶文化》课程思政标准研究张春娥;32-34
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思政集体活动的优化研究——以E大学为例陈欣洁;袁玉婷;侯德斌;35-37
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:内涵、挑战与对策肖安俊;38-40
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研究张昭龙;41-43
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策略研究覃敏;刘俊杰;曹计划;44-46
“课程思政”视域下“教师思政”的实现路径研究崔琳;47-49
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途径马京伟;50-52
长征精神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德育价值及路径探索田必春;53-55
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与实施路径探析周晓飞;56-58
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音乐技能课程“课程思政”建设思路探究——以《钢琴与儿歌伴奏》课程为例朱飞晔;59-61
“课程思政”融入高校翻译教学的价值导向张文龙;62-64
将绘画主题创作融入课程思政线上教学——以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专业为例何广庆;65-67
人文素养与文史艺术
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出行目的探析王惠;68-70
新时代视角下“十一书”中湖南英烈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底蕴探究魏驰;71-73
50-8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实践吴勤雯;74-76
超轻黏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探究马其霞;77-79
法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与反歧视研究宁文莉;80-82
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吴思远;83-85
浅析《秦皇岛外系列之一》水彩画作品的创作感悟于广明;86-88
中国优秀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文化自信探究魏志敏;89-91
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杨民;92-94
教育理论与教改
案例式教学在营地教育课程中的实践研究杜聪;95-97
高校舞蹈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顾妍龙;徐晨;98-100
立德树人下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探究哈尼克孜·祖农;101-103
高职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教学综合改革研究纪丹凤;项文明;104-106
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双主体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解心;107-109
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分专业分层次教学改革研究李贵杰;110-112
新课改环境下提高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策略王尚;113-115
蓝思分级阅读测评体系在西班牙语阅读课程中的应用杨美霞;116-118
互联网+时代线上教学在高职课堂教学效果及应用研究郁彦明;119-121
MOOC,游戏化思维结合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吕笑公;122-124
健康与安全
浅谈社区医院信息安全意识形态管理陆亮;125-127
大学生抑郁症调查及对策研究王紫微;郭小华;徐文婷;郑钰皎;128-130
班主任在预防校园欺凌中的作用范苏云;131-133
校园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引导管理研究分析汪伟;134-136
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
基于发电企业重点人和重点事监督的思考与探索郭燕;137-139
浅析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任艳;李菲;140-142
探讨目标管理法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实践孙可;143-145
“三维度”企业廉洁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及应用耿立新;146-148
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及路径研究张茜茜;赵晓佳;杨莉;李翠彬;149-152
社科综述
基于无边界职业生涯视角的女性职业发展路径探索王源;153-158
对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家庭代际关系的思考侯玮;159-161
外行知识视域下的信息素养与科学素养王哲;162-164
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
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育探究刘丽超;165-167
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探索齐艳萍;贺伟;168-170
论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王新磊;热娜·热合木丁;171-173
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措施杨芳丽;174-176
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优化策略探讨段艳玲;177-179
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发展策略浅析石露;180-182
《才智》杂志社征稿启事18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