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理论前沿
利用知识图谱特性建立快速校园网故障发现方法曹雨翱;1-3
高职院校大数据实训中心的建设胡春月;4-6
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及策略探讨张溧;7-9
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创新研究祝越;10-12
关于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思考储佳佳;谢卫军;班乃明;13-15
专业设置视角下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对专业建设的影响研究于文静;16-18
思政研究
互联网思政视域下“易班”平台在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研究张瑜;19-22
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改革探究——基于概论课“课堂默化”现象的探索刘丹丹;23-25
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及运行机制探析冯晶晶;史艳维;樊亚云;26-28
思政教育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新发展郑禹彤;29-31
高职食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王欢;32-34
融入课程思政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策略李翠环;35-37
大思政视角的高职思政教育改革的路径探析朱娥;38-40
关于高校基层共青团思想建设工作路径的思考吕曈;41-43
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过程量化考核实践与反思丘林凤;44-46
人文素养与文史艺术
文艺创新 审美自信——论刘斯奋的文艺精神曹亦宜;阮波;47-53
大湘西本土文化与现代民宿融合研究黄珂;肖寒梅;杨胜妃;龙湘;袁水清;54-56
乡村振兴背景下傣族“和谐向善”文化精神的传承研究宁晓洁;57-59
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许渊冲与程抱一唐诗法译对比研究宋筱晶;60-62
人才教育理论
普通中等教育均等化困境与优化路径分析王昱晖;雎华蕾;63-66
基于专升本学生的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整合优化研究与实践朱春鹏;翁鹏;67-70
环保专业基于岗位任务的《计算机办公应用技术》课程改革与实践张世平;张欣;毛海亮;71-73
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郭建龙;74-76
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王莹;77-79
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探索张磊;张晨;袁亚琳;80-82
心理学教学在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祁涓;83-85
建筑类高校公共基础课“金课”建设的实践和思考李星;林丽;86-88
混合式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试析杨思狄;89-91
“互联网+教育”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——以《网店经营与管理》课程为例朱明星;余鹏;郭欣;92-94
混合式教学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运用研究曹超超;95-97
关于高职生物化学课程理论教学改革的探讨马玉金;98-100
“互联网+”时代激励式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张珂;张驰;101-103
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
国际合作项目下的高校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模式研究边志浩;104-106
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提升研究封少博;107-110
高职农类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经验探讨——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为例江明;饶茂阳;方小宁;安凤颖;杨环毓;111-113
“三全育人”视域下资助育人工作研究——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蒋芬芬;114-116
电影《老师·好》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——以班级建设为例刘伟喆;117-119
社科综述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特征及具体化干预策略邱勇强;120-122
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及对策研究孙碧檬;高莹;123-125
大学生加强防范网络赌博侵害有效途径的探讨曹玉敏;126-128
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
班会教育课程化助推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——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唐娜;129-132
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探索李少飞;133-136
高校电信网络诈骗现状及防范措施初探郭晓琪;李煜;李慧;王雨欣;任佳;137-140
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杨斯文;141-143
标签理论视角下偏差行为学生的个案探析雷喆;144-146
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途径及分析解瑞红;李爽;147-149
青年学生坚定“四个自信”校园立体融合培养机制研究李鹏昊;150-152
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化刘敏;153-155
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理念创新与实践宋倩;156-158
大数据在高校学生成绩中的应用研究刘晓宇;159-161
行业资讯
关于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规定和政策研究金敬真;卢在哲;162-164
旅游资源开发与国内旅游市场协调发展研究刘杨;165-167
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仲晓冰;周玉洁;168-170
《才智》杂志社征稿启事171